沈帥青:怕醜草都驚 孩子如何做強韌小草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8/05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(網上圖片)

元朗大棠的怕醜草,被指因遭投訴刺傷小朋友而被鏟走,人人斥怪獸家長作怪。愈來愈多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的事例,外國亦有怕孩子爬樹而斬樹等,只是愈加保護,孩子反而愈脆弱!

碰一下即會合上的怕醜草,本是孩子寵兒,也是讓孩子親親植物的好機會,不過,元朗大棠一塊面積約60平方米的野生怕醜草群,卻遭人為移走,近日經傳媒報道後於網絡熱議。

據該區的區議員解釋,這些怕醜草2、3年前在大棠出現,卻因有家長投訴,指其子女被怕醜草刺傷,「成功爭取」漁護署派員把怕醜草鏟走,在別處重新種植,還外加圍欄,但怕醜草現已幾乎全部死去。

有人投訴致怕醜草遷走,人人也失去親近機會,自然惹來爭論,尤其箇中的家長投訴心態值得細思。家長因子女受傷而作出投訴,但怕醜草所能帶來的「傷害」程度,大家心裡有數,頂多一丁點傷,是否要為此趕走怕醜草?其他有刺的花草,難道也要遷走?

今次事件特別吸睛,但其實這種為防孩子受傷、就為其「排除」一切的心態,事例多不勝數。如本港現行的遊樂場,近年出現的一個現象,就是變得「安全」了,為怕孩子有甚麼受創,軟墊多了,刺激好玩的直式長滑梯變少了,孩子受傷機會縮減,但就連本地的遊樂協會組織也指,太過分強調安全,連孩子也覺得無趣了。

事實上不止本港如此,全世界也有類似的變化。國際學術期刊《American Journal of Play》,今年刊出的一份學術研究報告,正是講述過去一些孩子愛玩的、較冒險的遊戲(Risky Play),如攀爬、嬉水,漸漸從孩子的生活中消失了。

此報告以挪威為研究對象,訪問當地近900名兒童中心職員,有哪些遊戲不見了?例如有不少兒童中心禁止孩子爬樹,且為免小朋友偷爬,把附近的樹移走甚至斬去;有些中心不再讓孩子玩繩索,免他們勒到自己;部分更為免孩子溺水,阻止孩子走近有水之地,又或下雨後操場有水溝,拒絕讓孩子出去操場,怕他們滑倒。被問及禁止的原因時,不少受訪職員稱,是家長要求之故。

保護之風吹遍全球,紐約政府就曾出指引,要求規管孩子玩閃避球、互相追逐的「抓尾巴」等遊戲(見表)。且為怕危險,現今孩子的活動範圍也縮小,英國有學者比較各代小朋友的走動,發現在1920年代,一名8歲孩子通常會在離家6哩遠的範圍遊盪玩耍,至1960年代,降至離家僅1哩遠,及至近年的2000年代,只剩不足300米!

家長的保護心態,其實不難理解,上幾代的家長,生育子女數目多,想逐一照顧也難,現今家長只生一、兩個,不止愈加疼愛呵護,擔心孩子頭暈病痛,且能夠照顧一個孩子的時間亦變長。

但微妙的是,愈保護孩子,並非對他們好,反會令他們愈脆弱,沒跌過、痛過,怎會變堅強?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,去年一份研究正發現幼時多爬樹、多跑跳的孩子,反而更健康,體格更佳。

且研究亦發現,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,也顯得勝一籌,包括更有創意,也有更大的抗壓能力。誠然,對孩子的限制少一些,多作冒險嘗試,也是膽量鍛鍊,日後面對突發情況時更加冷靜。曾撰寫多本兒童書籍的美國心理學家Peter Gray,便一直提倡孩子要多冒險多玩,不止是更快樂,也讓他們增加處理危機的能力。

疾風才知勁草,家長也希望孩子長大後,抵得住人生壓力。若連怕醜草都怕,不敢去碰,教他們避之則吉,那麼日後遇到其他要冒險的事情,難道也是唯恐走避不及?又如何做強韌的小草?
 

各地兒童保護主義盛行?

挪威:在今年出版的學術期刊《American Journal of Play》之中,有學者集中研究一些冒險性較重的遊戲(Risky Play),在挪威校園慢慢消失的現象,例如是爬樹、玩水等,部分教育機構為此砍掉樹木,又或在外出田野旅行時,故意避開河流、水塘等地方

美國:2011年,紐約州政府的健康部門,在暑假前夕公布守則,規定當地的夏令營,若有較多身體接觸的活動,例如是閃避球、「抓尾巴」等,需接受監管,且額外聘請醫護人員;守則引起當地參議員、家長爭議,斥會破壞孩子體驗,最終部門撤回守則

新西蘭:據當地校長聯會估計,大部分小學已禁止學生爬樹,原因是太過危險,擔心若發生意外,學校有機會遭罰款;但當地亦有學者認為,學校應撤回禁令,認為更多的身體接觸、較隨性及冒險的遊戲,能夠鍛鍊小朋友的應變能力

撰文 : 沈帥青